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北京紀行─大陸生活的票與卡

票與卡
二十多年前到北京的時候,還沒改革開放,凡是有票有條,吃個飯要搭配糧票,才能吃到幾斤米飯、幾兩豬肉,連吃個水餃也是論斤秤兩的,都要糧票。

從計畫經濟的共產社會,到過渡到改革開放後的「和諧社會」,大鍋飯下的分配轉向使用者付費,卡、票依然存在,但樣貌不同。從前在大陸「錢」是內外有別,外籍人士、台胞用的是「外匯券」可非人民幣,外匯券的匯率還比人民幣「高人一等」,涉外單位經常掛著「歡迎使用外匯券」,不過,換錢、領錢、存錢可是關卡重重,去銀行辦事像是進衙門,總是折騰半天,可沒像現在,憑台胞證就可開戶存錢,直接用「一卡通」輸個密碼,就把錢給領出來,戶頭轉帳,在自家電腦用個U盤(USB)就可搞定。

人手一機的手機是最常用到「充值」概念的,「易付卡」的型態,買了儲值卡,撥13800138000依照指示把卡上的密碼輸入,可以續打電話,搭地鐵、捷運使用一卡通,不但可以儲值還可以小額消費,只是儲值不像在台北捷運站裡四處便是的自動儲值機,還要到指定窗口辦理。

在分租公寓裡,用電、瓦斯都有卡,充值使用,存多少用多少,可要留神電卡裡還有多少餘額,要不然,在炎炎夏日裡,電卡的度數用完了,就會來瞬間斷電,可不是沒電了,是您卡裡沒錢啦,在摸黑渡過揮汗如雨的的夏夜,明天一早,可要趕忙到「中國銀行」充值。不是繳了錢就可復電,電卡入插在管道間的電力開關旁的轉換夾,二十秒會將儲值記入,這時─感謝上蒼來電囉。

台灣叫瓦斯在大陸不時興,叫水可是平常。叫的是桶裝的飲用水,在開引機上的桶裝水有聯繫電話,買套票的客戶,可以撥打電話,外叫飲用水。一張票是一統水,值機小姐會核對送的地點是否跟登記的地點相符,還會確認電話與送達時間。
雖然送個水大費周章,但是可以一桶一桶的叫,省得家裡放了一堆水,放到後來「不新鮮」了。送貨員會在打電話確認地址以及送達的時間,通常都是一個比較寬鬆的區間,約略像是上午或下午,萬一要出門也沒關係,不用在家裡傻等,把前個空桶跟「水票」放在門口,送貨員屆時自行取換,甭多費心。

套票的折價優惠不只是存在於飲用水,舉例來說去工人體育館游泳買套票,「散票」(單張票)原價三十元,若您買套票十次票兩百元(二個月期),每次省十元,三十次四百五十元(四個月期),平均每次只要十五元,足足是「散票」的五折。套票也給使用者些許的甜頭。工體游泳池晨泳時間早上七點到十點,不賣散票,只開放給有卡(套票)的顧客。

在大陸,小小的「票」「卡」有學問,知曉門道便利又省錢。買票、用卡可要先搞清楚方寸之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