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保險到做行銷,能為職涯累積有用經驗?這兩種聽起來好似不相干的職業,本質卻是相同的?林文傑表示,「兩者的邏輯是互通的。」專科5年級還沒畢業就踏入職場的他,第一份工作從事的是保險業,雖然只拿國中畢業證書,卻一路攀升至亞洲最大汽車芳香劑製造廠任職,負責替這家一天就賣出20萬顆汽車芳香劑的公司,執行各大跨界整合行銷與合作專案。
他回憶剛進入保險業的那天,「我從發DM開始做起,但發DM其實是很困難的任務。後來我跑去出版社拿不要的退書,把母親育兒相關的雜誌撿回來,連同夾在當中的DM一起拿到醫院發。我鎖定的對象是醫院候診室外的懷孕媽媽,原因有二,第一是她們肚中的小孩都還沒有買保險,第二是候診室外很無聊,而雜誌內容與媽媽本人高度相關,通常都很有意願打開來翻一翻。」
靠著正確的時間地點(醫院候診室)、準目標顧客(懷孕媽媽)、正確的溝通方式(高度相關的雜誌)三者結合,林文傑一個月內就達到150萬至300萬的保額業績,成績亮眼。「業務和行銷是一樣的,關鍵都是『誰來說』、『怎麼說』以及『產生什麼樣的商務結果』,只不過工具會隨著時代而不同。」他接著說,「鑽石之所以亮晶晶,並不是組成鑽石的碳原子都亮晶晶的,而是因為碳原子的特殊排列方式。個體單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構模式。行銷也一樣,模式才是重點,用哪些工具是次要問題。」
身為台灣人,你了解台灣史嗎?一支短短7分半鐘的影片「鬼島現代化!劉銘傳與蔣經國的中間」,透過輕鬆幽默的動畫和旁白,讓傳統課堂上枯燥乏味的歷史,在短短48小時內變身網路熱門話題,吸引超過20萬人點閱。
背後負責操作的公司—臺灣吧,由一群年僅24、25歲的年輕人組成,其YouTube頻道的訂閱人數近34萬人、Facebook粉絲人數近17萬人,具備高度的網路聲量與社群黏著度,除了得歸功於臺灣吧幽默且扎實的自製數位內容外,臺灣吧行銷總監陳思傑的社群操作能力,更是功不可沒。他不僅參與過公民運動「割闌尾計畫」的行銷與媒體操作,其所負責經營的母語社群「客家小吵」粉絲數破4萬,為目前台灣最大的客家議題社群。
3個大步驟:如何透過社群操作議題?
Step1:你得先有個議題,以及一個社群。陳思傑表示,「大家一定覺得這是廢話,但其實這是超級大的重點,很多人都說我現在要操作社群、我要改變社會,但你真的有很明確的議題嗎?有了議題之後,你真的確定要透過社群操作嗎?而這個社群又該長什麼樣子?」也就是說,一切必須從明確的目標,以及明確的目標客群開始
Step2:衝粉絲王道?錯,你必須根據目標建立社群的關鍵指標。「衝粉絲、買粉絲這件事是很有問題的,因為你必須根據目標建立社群的關鍵指標。」陳思傑表示,社群的關鍵指標分為:#粉絲人數、觸及/#觸及率/Viral、#互動率/#談論率、#轉換率4種,分別代表了不同指向
「粉絲人數並非不重要,只是這可能不是你現階段所需。
假如你今天想要推品牌知名度,那麼觸及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今天想要的是拋出議題,進一步引發討論的話,互動率則是關鍵指標;
如果你今天希望的是吸引更多人產生實際行為,那麼你必須關注的是轉換率。」陳思傑接著說,「操作社群議題時,最常見的情況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這是因為沒有設定好關鍵指標。無論有多少人分享或讚你的貼文,如果你今天想要眾人上街頭,你就應該專心做好這件事,而非局限於粉絲量等數據。
品牌=故事 因「感覺」產生購買「行為」
品牌是一則故事,而你的商品是承載情節的工具。每個品牌都應該有自己的生命,而商品會帶著情節往前走。林文傑解釋,「真正的品牌是即使把LOGO印在T-shirt上,你也願意穿出去,而這也代表了這個品牌的價值觀,符合你的價值感。品牌,是具有價值觀的象徵性標誌。」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以為是消費者先有了問題,才開始找尋解決方案,並比較分析各個方案,進而決定最終的選擇。但事實上,消費者是產生了問題後,因為「有感覺」所以做了決定,接著再依據推理的結果支持購買決定。這一整個過程是先有「認知」、再有「情感」,接著才有「行為」。
Step3:有內容不一定能,沒有內容萬萬不能。「重點是要找到屬於這個社群的內容配方。」內容配方指的是,「你想要講的事情」與「你的觀眾想要知道的事情」的交集點。舉例來說,陳思傑經營的粉絲團「客家小吵」是一個客語教學平台,其融入時事議題的教學方式,引發了目標客群的關注,像是海綿寶寶的經典台詞「是誰住在深海的大鳳梨裡?」,就被當作教學素材,且將近有7千人點擊音檔。
故事必須要有「適合的情境」,而這取決於消費者當下的參考點為何,根據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參考點位置)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因此,當消費者在考慮買中價位的汽車時,想到的品牌會是TOYOTA或NISSAN,卻不會想到VOLVO或BMW。
在台灣,有一採用符合情境的經典案例:舒潔衛生紙。企業透過符合當下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情境,創造出產品的意義,並透過幼犬這個符號,傳達柔軟而純淨的、無害且安全的、陪伴又忠實的意涵,讓消費者感受到相同的感覺,進而決定購買。
故事被傳播關鍵:創意、支點、槓桿
「故事被傳播的秘訣在於出人意料。」林文傑舉例說明,建立在事實上的謊言,傳播效力就非常高,如同他貼在自己Facebook上的2則貼文:
「創意」、「支點」、「槓桿」。所謂的「創意」,就是病原體的製造,應該花最多的行銷資源與時間在這裡,因為它至少影響了50%以上成功與否的結果。「支點」指的是第一波受感染者,企業應該花第二多的資源在此,此外,怎麼選擇第一波的受感染者,決定了是否能讓故事順利地被傳染出去。最後,「槓桿」指的是「擴音器」、「放大器」,通常是使用某一種媒體(通常不會是大眾媒體),而使用不同「槓桿」對於行銷溝通的差別很大,就像是下圖分別放在Facebook與PTT的效果完全不同
然而,在台灣,「我們總是在『槓桿』花最多錢,第二是代言人,最後才是創意,這也是台灣企畫的行銷案會有那麼高的失敗率的原因。」林文傑接著表示,「最好的行銷是協助消費者做他們原本就想做的事,比如說,企業不可能強迫消費者進入超市,但如果在各種超市旁邊開一間名為『超市入口』的超市,就很容易吸引消費者走進去。又或者是把漢堡紙用女性優雅的笑容裝飾,讓消費者在大口吃漢堡的同時,看在其他人眼裡依舊是好看的。」
注意!社群操作最容易忽略的2個重點
重點1:只要有人,就有社群。陳思傑表示:「這句話被我奉為圭臬。所謂的社群行銷,不是粉絲團行銷。而是找到那群對的人,對他們說對的話。這群人不一定在網路上,不一定在Facebook,目標客群在哪裡,你就得去哪裡。」
重點2:紅的內容,不見得是好內容。「就算有再多人看,如果無法連結到你的目標,那一切都只是浮雲。只想著要做出「爆紅內容」很容易走火入魔,什麼內容才能真正幫助到你的議題、品牌、產品,才是你應該思考的問題。」(延伸閱讀:負能量爆紅!41萬粉絲團三大核心:風格、制高點、內容
原文出處
https://blog.tiandiren.tw/archives/23943
https://blog.tiandiren.tw/archives/2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