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加一品牌製造坊文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加一品牌製造坊文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跟記者打交道的第一步 就是提有新聞價值的資訊 做公關從記者是屬於哪的做起 初學者入門篇 同場加映 一個負面教材

記者這行業見人說人話 ,見鬼說鬼話。
面對記者,也就像是刀 的兩刃,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沒有好好應對。很容易砸鍋。
套句俗話,會成為請鬼拿藥單的窘境。
有道是知此知彼,百戰百勝,要跟記者打交道,先要看看它們從哪來,需求是甚麼?

電視媒體最重要的畫面,和電視記者溝通前就要先設想畫面在哪裡?
電視台記者最不開心的是,到了現場,甚麼都沒得拍,行話叫做,畫面很乾,記者就會很***,沒有畫面,就沒有新聞。電視台的記者時間都比趕的,能停留在現場的時間,不超過四十分鐘。好的公關能抓得住蜻蜓點水的電視記者,把重點、畫面、想要講的東西給他,甚至先設定好拍攝場景、訪問的人物、產品的樣貌,甚至準備些影像檔案放在隨身碟裡,這會比提供一大疊資料、厚厚幾本書要來的有用多多。

如果是報社記者重視的則是最近流行甚麼議題,跟著新聞事件走,最起碼能夠配得上稿,如果EVENT跟近期各報版面頭、次條有關更是容易發揮,要能顯書議題強度,數據來說話是一個發法。最新、最強、最大、佔有率最高,這些具象的數據,能使得資訊呈現出說服性,也容易比較出所謂的顯著性,產業新聞裡的營收增長目標、用戶量成長率、市占率等不只可以吸引讀者的目光;雜誌媒體,作業時間較長、內容面涵蓋廣,提供資料的時候乎議的顯著性更重要,除了抓住趨勢發展、不容易得到的關鍵內幕、不常露面的人物深度專訪都是雜誌記者喜好的。廣播方面,長時間經營的頻道有特定的聽眾,先了解節目的特性,也有可能是在車上轉台聽到的,趣味性可以吸引過路客,新的知識或不為人知的故事,都會讓聽眾有興趣往下聽,因此也是廣播媒體需要的內容與素材。

近來在很多的記者會 ,會有部落客專場,這是社群媒體興起後的另外一種公關行銷、新聞發布的型態,前來的部落客都是在他們自己專屬領域中的意見領袖,背後有一群粉絲,或是一個專門面向的社團,不但是寫手,拍、攝影都上手,屬於上面這幾種分類的綜合,除了立馬的發布速度、深度、廣度也不可小覷,提供素材資料可以從"懶人包"的角度思考,會有更為充分的曝光度。

同場加映 一個負面教材
好的公關、好的公關公司真的很重要,對一家公司的印象一次經驗就夠了,真的很差。
從小地方說,每天早上的集合時間,其實已經夠晚了,十點、十點半,對方窗口還可以每次都遲到個15分鐘才現身,媒體團的其他人也是慢慢來悠悠哉哉,這種情況還真的沒遇過。
再來是出發第一天,因為邀請我們比較晚,所以全團只有我們公司的人要轉機,其他是直航,這都能理解,但原本預計抵達的時間已經夠晚了,結果班機又大誤點,到達當地機場時已經凌晨,過程中對方完全沒有安排我們從機場到飯店的交通方式,當然也沒安排用餐。
我覺得這些也都算了,行程中的這幾天,從沒感受過對方在拍攝上的任何協助,例如我們提出想提前到會場拍攝準備過程、預告,對方也完全沒要陪同的意思,這幾天飯店到會場的路,我自己就跟攝影來來回回走不曉得幾次,肯定比對方來的多!OK那我們就自己來,完全自由發揮!因為他們似乎也對你拍了什麼不是很在意。
這次幾乎都是與網紅、直播主、Youtuber同行,不是對他們有任何偏見的意思,但我覺得對方公司可能不熟悉電視圈生態,也沒有多一份「體諒」,因為每晚的集合時間是17:30、18:00就出發去吃晚餐(好離奇大家都沒有截稿壓力)但為了趕新聞我們真的配不上大家時間,我告知對方,也主動詢問是否可以我跟攝影附近隨意吃再跟他們請款?(我會主動問是因為他們也沒有表示第一天機場到飯店的交通費會幫忙處理)結果對方回我「沒辦法」,讓我真的很傻眼。
這幾天集合時間從!來!沒!一!次!準!時!過!也數不清多少次,我需要主動問對方:集合時間?大家是不是已經離開?因為我們根本就像被遺忘的孩子!
喔,最後準備登機回台,發現幾乎全團的人都坐商務艙,只有我跟攝影默默往後走,我真的誤會什麼了嗎,太瞎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來點負能量吧 你學不來的風格 沒有人做的東西才值得去做 不要轉貼,原創才是重點 打中人性就會快速爆紅 文摘

粉絲團「每天來點負能量」靠著誠實、不假掰的風格,以及句句戳中玻璃心的文字,在短時間內獲得廣大粉絲按讚支持,粉絲數量累積高達61萬。究竟是誰想出這些負能量爆表的文字,甚至被出版社找上,出版書籍《每天來點負能量:失落的壞話經典,負負得正的人生奧義 NeEnergy: The Power of G-bye》?他的名字叫做林育聖,粉絲都叫他「鍵人」(Keyman)。
他面無表情地說,「我是逗樂你人生的小配角,就像大家來我的粉絲團只是想找點趣味,按完讚就離開了,我也是墊高你人生的墊腳石,你可以盡情地踐踏我,只要付錢買我的書,我就墊高你的人生,但我也是你生命中一定都遇過的平凡人。」
(2015)年6月,林育聖為了吐槽正能量而成立粉絲團「每天來點負能量」,他寫了很多反諷的文字,一直到去年9月之前只有不到50人按讚,但之後卻突然爆紅,他笑說:「人生就像茶葉蛋,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魯多久。」接著他又一反搞笑語氣:「人生做了很多事情,只要有一個做起來了,那就是關鍵。」
社群經營沒有任何的秘訣,想複製別人的成功就是失敗的第一步,大家都會的方法鐵定不是好方法。」如果仍要問社群經營的秘訣,林育聖只給3個核心建議:
建議1:風格。「風格不是親切,乖也不是誇獎,熱情更不是特色,這些都是很基本的東西。你要做的是打造你的人格特質,讓大家看到粉絲團就知道你是誰。」

日本網友在Twitter貼文,用3張照片歸類出3個社群網站的照片風格,讓網友直呼太中肯。

日本網友以「蠟筆小新」的野原夫婦為例,第一張照片為野原夫婦看夜景的畫面,Instagram的使用以照片牆為主,因此照片的架構、色彩和修圖相當重要。
 

圖/Twitter

第二張為野原夫婦抱小孩的畫面,不少日本網友表示,臉書大部分已被親友團、師長或工作同事佔據,因此分享貼近生活的照片居多。


圖/Twitter


第三張為浮誇的漫畫風格,因日本流行話題大多從Twitter瘋傳,引此日本網友喜歡在Twitter分享誇張或搞笑照片,增加轉載率。
建議2:制高點。「這時代大家都可以發聲,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被注意到。」林育聖接著說,「你的話題要有制高點,沒有人做的東西才值得去做。」
一本記錄台灣雞毛蒜皮大小事的台味百科——《台味誌》。這個計畫的發起人Ryan,廣告代理商出身且擅長視覺設計的他,是怎麼從美妝電商的品牌總監轉戰一個沒人做過的文創事業?他坦言「其實我心裡已經蘊釀了兩年,總覺得台灣的記憶需要被保存、被記錄,不然很快就會被時代的洪流沖刷掉。剛好身邊的朋友充滿才華,有的是攝影人才、有的是文案高手、還有一堆數位行銷強人,我們就應該出來做一件又酷又有價值的事」
建議3:內容。「就內容來說,我們不要轉貼,原創才是重點。原創又獨特才會紅,原創又獨特又打中人性就會快速爆紅。」
「好奇心」與「同理心」是兩個很重要的文案撰寫元素,「你的文字可能會刺傷螢幕前面的任何一個人。」究竟林育聖是如何拿捏「幽默」與「酸人」之間的界線?「關鍵在於沒有人真的受傷,我講的都是整體現象,而非針對任何一個人。」他接著說,「好的文案是一把利刀,能夠切進閱讀者的心,否則都只是填充的文字而已。」
總共只發行三期的《台味誌》從「早餐」、「髒話」到「珍奶」,每一期的主題圍繞在台灣人的日常,以及最貼近生活的冷知識。不僅擁有足夠令人好奇的題材,還藉著社群自媒體的快速發酵,讓這個募資專案上線不久就達成130萬目標。
Ryan也坦言,單就「髒話」這期網路上正、反面的討論都有,幽默的界線更需拿捏得宜,特別是處理有爭議性的主題時,更要把持住玩笑的分寸,避免落於低俗。然而,無論網友喜歡或不喜歡,對於經營社群的人都是件好事,有人關注才能引發共鳴,甚至藉由社群評價,重新找出消費者感興趣的切入點。
,Ryan參與的社群顧問團隊剛接下BenQ粉絲團的時候,Ryan就面臨社群定調的難題。想在網路上玩梗、跟時事、做互動,粉絲的年齡層要低一點,對創意的接受度也比較高;相對的,若要經營「高年級」的社群使用者,最好用廣告、促銷訊息來溝通,因為他們對價格比較敏感。
因此,在策畫社群內容的時候,會根據你所設定的TA做改變,也是建立社群風格的須注意的方向:

  1. 選擇適合在粉絲團推廣的產品線
  2. 品牌調性與內容口吻
  3. 行銷素材的設計,如:5折、50% OFF兩個促銷的溝通方式何者成效好?可以透過A/B Test測試看看。
此外,這門專業不是小編一個人可以一手包辦,還可以切分視覺設計、文案撰寫、活動企劃等明確的工作職責,組成團隊共同協力。在Ryan和幾位好友共同創辦的「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公司就是如此,有人負責視覺、有人負責文案撰寫,也有對外聯繫的業務窗口,還有24小時泡在社群平台熟悉鄉民調性的創意總監。雖然團隊人數不多,但每個人的工作都是社群行銷不可以漏掉的重要環節。
要製作導購取向的廣告素材時,必須掌握4個步驟:

  1. 確定廣告內容:也就是該檔行銷活動的折扣是多少。
  2. 設定表現風格:可以是手繪、創意、搞笑、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多種類型。
  3. 整理折扣表達方式:比如,5折、50% OFF、賣一送一、現省XXX。
  4. 製作素材進行測試:因為每個受眾對折扣及廣告風格的感受並不相同,所以每種素材最好都能上線測試,檢驗成效。
在多組素材上線之後,測試哪一組的廣告效果最好,將不好的廣告素材下架、遞補新的素材上線,不同的素材在不同的TA表現可能也會不一樣,找出最佳素材組合後,先擴大原有受眾投放數量,穩定後再依照行銷時程調整預算!
現在,可以說是網路社群的黃金時代。有太多企業投入或正準備投入,因為經營社群對於企業或品牌而言,是一個最容易貼近年輕消費者的行銷手段。但Ryan認為,「做粉絲團」不只是找小編定時發文、回覆留言這種例行性的工作,而是創造消費者連結的一門專業學問,鎖定一群想溝通的精準TA是經營社群的核心
原文出處
https://blog.tiandiren.tw/archives/22330
https://news.tvbs.com.tw/world/761312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4615/interview-of-the-host-of-tai-way-magazine-ryan-hong-for-social-marketing

故事行銷 別再衝粉絲了 品牌如何說行銷故事?解析三大關鍵 社群操作最容易忽略的2個重點 文摘

從賣保險到做行銷,能為職涯累積有用經驗?這兩種聽起來好似不相干的職業,本質卻是相同的?林文傑表示,「兩者的邏輯是互通的。」專科5年級還沒畢業就踏入職場的他,第一份工作從事的是保險業,雖然只拿國中畢業證書,卻一路攀升至亞洲最大汽車芳香劑製造廠任職,負責替這家一天就賣出20萬顆汽車芳香劑的公司,執行各大跨界整合行銷與合作專案。
他回憶剛進入保險業的那天,「我從發DM開始做起,但發DM其實是很困難的任務。後來我跑去出版社拿不要的退書,把母親育兒相關的雜誌撿回來,連同夾在當中的DM一起拿到醫院發。我鎖定的對象是醫院候診室外的懷孕媽媽,原因有二,第一是她們肚中的小孩都還沒有買保險,第二是候診室外很無聊,而雜誌內容與媽媽本人高度相關,通常都很有意願打開來翻一翻。」
靠著正確的時間地點(醫院候診室)、準目標顧客(懷孕媽媽)、正確的溝通方式(高度相關的雜誌)三者結合,林文傑一個月內就達到150萬至300萬的保額業績,成績亮眼。「業務和行銷是一樣的,關鍵都是『誰來說』、『怎麼說』以及『產生什麼樣的商務結果』,只不過工具會隨著時代而不同。」他接著說,「鑽石之所以亮晶晶,並不是組成鑽石的碳原子都亮晶晶的,而是因為碳原子的特殊排列方式。個體單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構模式。行銷也一樣,模式才是重點,用哪些工具是次要問題。」
身為台灣人,你了解台灣史嗎?一支短短7分半鐘的影片「鬼島現代化!劉銘傳與蔣經國的中間」,透過輕鬆幽默的動畫和旁白,讓傳統課堂上枯燥乏味的歷史,在短短48小時內變身網路熱門話題,吸引超過20萬人點閱。
背後負責操作的公司—臺灣吧,由一群年僅24、25歲的年輕人組成,其YouTube頻道的訂閱人數近34萬人、Facebook粉絲人數近17萬人,具備高度的網路聲量與社群黏著度,除了得歸功於臺灣吧幽默且扎實的自製數位內容外,臺灣吧行銷總監陳思傑的社群操作能力,更是功不可沒。他不僅參與過公民運動「割闌尾計畫」的行銷與媒體操作,其所負責經營的母語社群「客家小吵」粉絲數破4萬,為目前台灣最大的客家議題社群。
3個大步驟:如何透過社群操作議題?
Step1:你得先有個議題,以及一個社群。陳思傑表示,「大家一定覺得這是廢話,但其實這是超級大的重點,很多人都說我現在要操作社群、我要改變社會,但你真的有很明確的議題嗎?有了議題之後,你真的確定要透過社群操作嗎?而這個社群又該長什麼樣子?」也就是說,一切必須從明確的目標,以及明確的目標客群開始
3
Step2:衝粉絲王道?錯,你必須根據目標建立社群的關鍵指標。「衝粉絲、買粉絲這件事是很有問題的,因為你必須根據目標建立社群的關鍵指標。」陳思傑表示,社群的關鍵指標分為:#粉絲人數、觸及/#觸及率/Viral、#互動率/#談論率、#轉換率4種,分別代表了不同指向
「粉絲人數並非不重要,只是這可能不是你現階段所需。
假如你今天想要推品牌知名度,那麼觸及率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今天想要的是拋出議題,進一步引發討論的話,互動率則是關鍵指標;
如果你今天希望的是吸引更多人產生實際行為,那麼你必須關注的是轉換率。」陳思傑接著說,「操作社群議題時,最常見的情況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這是因為沒有設定好關鍵指標。無論有多少人分享或讚你的貼文,如果你今天想要眾人上街頭,你就應該專心做好這件事,而非局限於粉絲量等數據。

品牌=故事 因「感覺」產生購買「行為」
品牌是一則故事,而你的商品是承載情節的工具。每個品牌都應該有自己的生命,而商品會帶著情節往前走。林文傑解釋,「真正的品牌是即使把LOGO印在T-shirt上,你也願意穿出去,而這也代表了這個品牌的價值觀,符合你的價值感。品牌,是具有價值觀的象徵性標誌。」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以為是消費者先有了問題,才開始找尋解決方案,並比較分析各個方案,進而決定最終的選擇。但事實上,消費者是產生了問題後,因為「有感覺」所以做了決定,接著再依據推理的結果支持購買決定。這一整個過程是先有「認知」、再有「情感」,接著才有「行為」

Step3:有內容不一定能,沒有內容萬萬不能。「重點是要找到屬於這個社群的內容配方。」內容配方指的是,「你想要講的事情」與「你的觀眾想要知道的事情」的交集點。舉例來說,陳思傑經營的粉絲團「客家小吵」是一個客語教學平台,其融入時事議題的教學方式,引發了目標客群的關注,像是海綿寶寶的經典台詞「是誰住在深海的大鳳梨裡?」,就被當作教學素材,且將近有7千人點擊音檔。
故事必須要有「適合的情境」,而這取決於消費者當下的參考點為何,根據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內曼和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參考點位置)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因此,當消費者在考慮買中價位的汽車時,想到的品牌會是TOYOTA或NISSAN,卻不會想到VOLVO或BMW。
在台灣,有一採用符合情境的經典案例:舒潔衛生紙。企業透過符合當下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情境,創造出產品的意義,並透過幼犬這個符號,傳達柔軟而純淨的、無害且安全的、陪伴又忠實的意涵,讓消費者感受到相同的感覺,進而決定購買。
B
故事被傳播關鍵:創意、支點、槓桿
「故事被傳播的秘訣在於出人意料。」林文傑舉例說明,建立在事實上的謊言,傳播效力就非常高,如同他貼在自己Facebook上的2則貼文:
C

D
「創意」、「支點」、「槓桿」。所謂的「創意」,就是病原體的製造,應該花最多的行銷資源與時間在這裡,因為它至少影響了50%以上成功與否的結果。「支點」指的是第一波受感染者,企業應該花第二多的資源在此,此外,怎麼選擇第一波的受感染者,決定了是否能讓故事順利地被傳染出去。最後,「槓桿」指的是「擴音器」、「放大器」,通常是使用某一種媒體(通常不會是大眾媒體),而使用不同「槓桿」對於行銷溝通的差別很大,就像是下圖分別放在Facebook與PTT的效果完全不同
然而,在台灣,「我們總是在『槓桿』花最多錢,第二是代言人,最後才是創意,這也是台灣企畫的行銷案會有那麼高的失敗率的原因。」林文傑接著表示,「最好的行銷是協助消費者做他們原本就想做的事,比如說,企業不可能強迫消費者進入超市,但如果在各種超市旁邊開一間名為『超市入口』的超市,就很容易吸引消費者走進去。又或者是把漢堡紙用女性優雅的笑容裝飾,讓消費者在大口吃漢堡的同時,看在其他人眼裡依舊是好看的。」
注意!社群操作最容易忽略的2個重點
重點1:只要有人,就有社群。陳思傑表示:「這句話被我奉為圭臬。所謂的社群行銷,不是粉絲團行銷。而是找到那群對的人,對他們說對的話。這群人不一定在網路上,不一定在Facebook,目標客群在哪裡,你就得去哪裡。」
重點2:紅的內容,不見得是好內容。「就算有再多人看,如果無法連結到你的目標,那一切都只是浮雲。只想著要做出「爆紅內容」很容易走火入魔,什麼內容才能真正幫助到你的議題、品牌、產品,才是你應該思考的問題。(延伸閱讀:負能量爆紅!41萬粉絲團三大核心:風格、制高點、內容
原文出處
https://blog.tiandiren.tw/archives/23943
https://blog.tiandiren.tw/archives/2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