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取消同意分享優化服務資訊以協助完善服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取消同意分享優化服務資訊以協助完善服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消費者不一樣了 你懂嗎? 文摘


(藍色的線是傳統消費行為,橘色的線是線上消費行為)
你是怎麼做行銷工作的?如何決定在哪裡接觸消費者,讓他認識你、喜歡你、也許和你變成朋友,進而購買你的產品,使用你的服務?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回頭思考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以前,顧客只要看到廣告就會被吸引,找時間跑到實體店面去看看產品實際長怎樣,要是喜歡就直接結帳。但隨著網路愈來愈發達,現在消費者可參考的訊息不再只有廣告,還包含企業網站、Facebook粉絲團貼文、網友評價、電子商務平台等等。選擇的通路也變得很多,取貨變得非常便利,有到店取貨、宅配到家,甚至送到任何你在的地方。
《零售4.0》將現在的消費者分成3種:
第一類型的消費者,他們從蒐集資訊到購買全都在網路上完成;
第二類型則比較傳統,他們還是喜歡去實體店面走走看看;
第三類型、也是最多的消費者,他們利用線上線下多種通路實現購買,像在路上看到廣告後,不是跑到附近的店面,而是把手機拿出來搜尋,線上、線下間的切換,對於現代的消費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這當然就會苦了企業,必須在傳統的行銷預算之外,花時間和精力經營在網路世界的曝光量、服務和虛擬通路。
根據台北市數位行銷經營協會(DMA)的統計,台灣2016上半年數位廣告量達,新台幣111億元。若和尼爾森廣告監播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的五大媒體(電視、報紙、雜誌、廣播、戶外廣告)廣告量相比,後者整體縮減12.5%,其中有線加無線的廣告量為新台幣110億元。 這表示,數位廣告量已經超越電視廣告量,成為行銷人接觸消費者的主要管道,也是行銷人的主戰場。
可見,現代行銷人想要做好行銷工作,必須順應這股「數位」和「網路」的潮流,額外學會兩個科技學分。

1. 了解不同數位工具的特色

第一,跟上消費者的腳步,了解各種數位工具的屬性與特色,設計出適合的內容。電通安吉斯企畫經理陳柏凱提醒:「行銷人得先了解,企業的行銷策略與目的,再去選擇適合的工具。」
舉例來說,如果行銷目的是為了改良產品,使它更符合市場需求。那就需要思考哪種管道可以得到客戶的回饋,讓他們互相討論,講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此時像Mobile01這種主題式的論壇,可能就比臉書更加合適。
如果是為了讓客戶更認識自己的品牌,就可以考慮使用Facebook粉絲團,長期和消費者溝通品牌概念和訊息。大數據企業執行長何佳玲解釋:「經營社群不是將自己官網的活動與訊息照搬到臉書貼文就好了,而是需要按照不同的社群經營階段,生成相應的內容。」
像是企業剛開始建立Facebook的粉絲專頁,需要衝刺粉絲數,貼文可能就會偏向抽獎等行銷活動,來吸引粉絲點讚與分享;如果粉絲頁已經擁有足夠的人氣,就可以考慮引導他們到線下通路購買,或是產製能跟粉絲產生互動的內容(線上問卷調查等)。

2. 讀懂數據,優化行銷成效

行銷人的第二個學分是,每種數位行銷工具都會產生屬於這個平台的數據,如何讀懂數據、評估行銷效益,並調整行銷內容,成為成敗的關鍵。消費者每次點擊和瀏覽,都會變成數據,像是滑臉書,逛網拍,他們在哪些商品、品牌逗留,都能幫助企業找到行銷商品的切入點。行銷人也可以藉由追蹤這些足跡,觀察消費者從哪裡開始關注自己,從中了解自己真正吸引消費者的是什麼;區隔每一位消費者的不同喜好,從而針對性的投放廣告;發現在哪個環節出了錯誤,導致消費者中斷消費。
因此,行銷人必須要學習讀懂數據線索,習慣數據變化的頻率,才能化被動為主動。何佳玲認為:「許多公司的數位行銷做不起來,大部分原因不是行銷人的問題,而是真正能把數據處理好的人太少。」因為想要從數據中挖出商機,不只需要懂產業知識與行銷藝術,還要懂得數據的意義。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1 時代精神 從認同 到購物工具

+1表示自己的意見或感受與其他人相同。
+1是原本是ptt的一個流行用語,在推文中,「同樣意見(感受)的人加我一個」的簡稱。就可以用+1 下方留言。
一般而言在+1前面會加上簡短描述贊同。但有時候是單純的+1表示對原po的看法或結論認同,因此不用特別標注。
比起「推」來說,+1表達的是一種個人感受的認同,+1的用法起源時間已不確定,但仍持續非常流行,其使用的範圍很廣,幾乎所有的板面都會出現。

FB直播留言關鍵字+1訂購商品

於2017年每月活躍用戶正式突破20億人,佔世界四分之一人口,而台灣的Facebook滲透率,為82%約1800萬月活躍用戶數,高於世界其他地區。
隨著使用與消費習慣的改變,加上網路開店技術門檻大幅降低,使過去的網拍、網購平台已轉往臉書Facebook提供服務,形成「新社群經濟」模式,並透過即時互動、直播行銷提升網友忠誠度與黏著度,同時刺激購物行為。FBbuy共同創辦人楊雅如指出,利用社群結合電商,把握消費者衝動購物的心理,提供FB購物社團+1整單系統,同時簡化購物流程、增加轉換率,讓買賣雙方創造雙贏模式。
結合FB社團培養一群品牌忠實的粉絲顧客們,私密社團上架商品並留言「+1」即可完成訂單,簡化整體購物流程,更直覺更方便的敗家模式刺激粉絲們「 追從式購物、衝動式購物、即時性與限量搶購」 的心理行銷手法

直播的同時,讓欲購買的消費者直接留言下單, 不需要再另外貼網址做導購,讓他們因為考慮的時間做選擇,而流失了訂單。 把關鍵字留言+1的分析進來, 並轉換成訂單,減少人工統計及失誤的機率!

得標者下標後,系統會自動送出私訊,請得標者輸入收件資訊。 解決一邊直播,還要一邊抄單請客戶留資料的麻煩事。

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LINE隱私權變更惹火了一群用戶 該點選同意嗎?



LINE隱私權變更惹火了一群用戶
一大早朋友從微信傳來的訊息說:
這是我今天一開手機Line出現的 情況,我必須把那三項全部打勾 同意,才讓我使用Line,可是我 不想,竟然還為了行銷目的可以 使用分享我的資訊?!見鬼嘞
所以我決定放棄Line,請將上 面的訊息轉發到, *** 群組裡,我以後沒有Line,我只用微信。

朋友會這麼火大,是因為LINE最近將針對新版的隱私權政策進行更新,新版內容影響千萬用戶必須點下「同意」後才能繼續使用LINE。若不點同意就無法使用,有的人已經接到詢問,有的卻還沒有?

原來是跟你用的手機有關係的根據LINE官方部落格指出: LINE版本為 Android 8.9.0()以上的用戶,7/3號今天開始會收到需要同意的通知視窗。
LINE版本為 Android 8.9.0以下的用戶,要等您更新LINE版本時,才會收到通知視窗。
至於使用 iOS 的用戶,要更新到8.9.0()以上,才會收到通知視窗。

新版隱私權政策之中究竟有何需要知道的重點?

先要提醒的是,LINE的聊天室對話內容是有點對點加密保護,因此就連LINE自己本身也無法獲得用戶聊天室裡的內容資訊,因此這次隱私權更新,也不會有這部分的資料需求,基本上是可以放心的。

此次隱私權政策的更新主要的概念,比較簡單的解讀是LINE為了更「個人化」的服務,所以必須使用者同意,包括使用者好友之間的貼圖、表情貼、動態消息牆、透過LINE點選各類網址,避免服務遭濫用或流於詐騙。

但是就像記者的朋友那樣也有很多人向媒體者投訴,不願意將個資用於行銷目的。LINE也表示,所謂「用於行銷目的」是主要針對「官方帳號」與用戶與之間的資訊格式以及內容,包括文字、貼圖以及影片等,以配合LINE未來個人化內容及切身相關的廣告。

LINE也特別強調,政府機關、金融機構、醫院等這些個資比較敏感的官方帳號,將會被排除在「用於行銷目的」的運用範圍。

LINE解釋說他們主要採取的方式是,用大數據的技術,做「模擬」屬性推測。舉例來說,他們不會知道用戶真實的性別、居住地區等真實資訊,僅會從用戶的「偏好」與「使用模式」,來推薦可能喜歡的內容,像是新聞、貼圖,或商品等等。LINE會使用這些功能被利用的時間和日期等資訊,但不用運用通話之間的內容。

另外新增的功能讓用戶能夠在LINE收到有用的推播,例如預定送貨時間與日期、用戶直接向航空公司訂位的航班延誤資訊。無需將每個帳號加入好友。推播訊息只會在LINE的註冊用戶設定電話號碼等資訊後、以及特定公司掌握用戶電話號碼等資訊後才會發送。

用戶很關心同意「分享優化服務資訊以協助完善服務」的話,會收到一堆討厭的廣告嗎?
LINE這樣回答:不會,不會,不會。(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LINE說資訊不會公開揭露,也不會因為點選同意而收到大量濫發或垃圾訊息。 

至於如果同意之後,還可以取消同意嗎?
LINE說按下同意後,仍可以回到LINE中的「隱私設定」中,看看您是否想要取消勾選細項項目。  

動態消息的隱私權設定可以由用戶選擇,用戶可以選擇:向所有人公開貼文;僅向某些人公開貼文;或只向自己公開貼文

在新的隱私政策下,想繼續使用LINE服務的用戶勢必要點選「同意」按鈕,但在同意之前,不妨前往LINE官方部落格,了解這次同意的項目,及未來LINE將提供的優化服務,不然只有跟LINE說拜拜了,記者陳鋒綜合報導。


https://youtu.be/ZUA-AsIzr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