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中美貿易大戰 台灣代工 倒大楣了? 還是有機會漁翁得利 ?

美中互提關稅報復清單,由於積體電路、筆電、手機、平板未在美方301清單中,資通訊產業衝擊小。專家指出,美中選擇產品清單,會考量本身是否有替代方案以及本國生產能力兩大關鍵。
首波清單觀察,短期內對我國電子產業影響並不大。以納入第一批清單中所涵蓋的可攜式導航裝置、航海導航與航空導航之成品與半成品等產品為例,部分廠商在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地皆設有製造產線,倘若美方正式確定實施,應可迅速調整轉而將產能移回台灣,間接提高在台生產製造的數量,而台商回流對我產業發展亦具有正面效益。而對於美中貿易戰是否會產生轉單效應、對台灣電子產業是否會造成結構性的影響,仍須觀察後續的執行細節、方式和程度而定
中美貿易角力 代工廠進退維谷
蘋果與鴻海的關係,成為在中美之間快速增長的台灣代工企業的象徵。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以中國侵犯智財權為由考慮,對通信設備進行關稅制裁。在關注中美談判進展的同時,各企業也擔憂這一模式的根基是否受到動搖。
關於對供應鏈的影響,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孫明德主任認為,顧客的期望是關鍵。自提出「美國第一」口號的川普上任以來,蘋果和鴻海一直在探討前往美國生産,不過鴻海在美國的投資目前僅限於更易自動化生産的液晶面板。
畢竟,在美國生産 iPhone,成本將是原來的 1.5~2 倍,如果陷入必須對産品提價的地步,孫明德表示,對蘋果競爭力的影響會讓美國客戶做出艱難的判斷。
另一方面,中國提出了通過人工智慧(AI)來提升産業水準的「中國製造 2025」,期待台灣代工企業承擔推動者的角色。鴻海旗下富士康(FII)申請在 A 股上市時,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審核,挽留的態度非常明顯。台灣代工企業在中美夾縫中掙扎的局面不斷加劇,目前似乎尚未找到新的解決辦法。
成本高漲
各企業將大部分生産基地設在中國大陸,人工成本高漲的影響日益顯著。加上 IT 需求擴大導致零部件價格上漲,能否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顧客,取決於合約內容,但代工企業為確保訂單,往往都是自己消化不利條件。仁寶電腦工業總經理陳瑞聰就曾感嘆,印刷電路板等無法進行價格轉嫁。
從產業別看影響性 
在車用電子部分,從美國來看,主要以德州儀器(TI)為主,先前的飛思卡爾(Freescale)併入歐盟體系的恩智浦(NXP),歐盟體系還包括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博世(Bosch)等。日系大廠包括瑞薩(Renesas)、富士通等。
中國也積極布局車用電子,加上有機會從歐盟或是日本廠商中取得替代方案、中國市場內已建立許多合資或本土汽車廠商,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未來不排除中國選擇車用電子列入下一波的報復清單。
在記憶體部分,專家指出,中國雖然積極擴充記憶體產能,不過在技術上欠缺能量,美國美光(Micron)、以及韓國大廠三星(Samsung)和SK海力士(SkHynix)三大DRAM廠、以及在NAND快閃記憶體為首的東芝(Toshiba)等,仍掌握記憶體市場,中國應該不會將記憶體列入報復清單中。
在手機應用處理器部分,美國設計大廠以高通(Qualcomm)為首,中國也有海思和展訊等,也可向台灣的聯發科(MediaTek)獲得替代方案,若美中貿易戰開打,對台灣並非不利,聯發科有機會受惠。此外,手機晶片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也可望吃補。
在雲端資料中心處理器部分,從美國來看,英特爾(Intel)和超微(AMD)掌握中央處理器CPU晶片、輝達(Nvidia)掌握繪圖GPU晶片,中國方面並沒有替代方案,因此為了避免傷到自己,預期中國不會將此部分列入報復清單中。
雲端伺服器還是以美系大廠戴爾(Dell)和惠普(HP)為主,儘管中國聯想(Lenovo)和華為(Huawei)在伺服器領域具有一定的能量,不過相較美系大廠還是有一段差距,加上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大廠還沒有開規格的能力,美中貿易戰下雲端系統的版圖變化,有待觀察。
台灣代工產業如何因應
首先是應強化台美雙方產業供應鏈的整合:台灣過去與美國採取「研發製造分工」的ODM策略,面對美國新的製造業回流政策,台灣有機會重新定義與美國的關係。從過去的單純代工,轉型加入美國在地價值鏈體系,增加台灣與美國的創新連結,並從中獲取創新的能量。
其次是緊密雙方經貿夥伴關係:基本上,台灣產業不論從產品研發、設計、零組件供應、物流運籌與售後服務等領域均有涉入,故不論美國品牌廠商如何規劃其全球布局,皆須仰賴台灣產業供應鏈。若能深化台廠與美商的連結,如與矽谷潛力企業合作,整合台灣資通訊硬體製造優勢,與美商共同發展新創應用,如人工智慧、雲端運算與智慧機械等,相信可以強化台美間的互惠依存關係。
最後,為了降低中美貿易戰的可能影響,應思考轉移經營版圖以降低關稅衝擊;尤其應致力於發展多元化國際市場,以降低對美銷售下滑之衝擊。而未來如果台商面臨轉單和遷廠壓力,亦可思考將經營版圖由中國大陸移往歐洲、東協等國家,尋求對美關稅較低的生產基地,降低對美國進口高關稅的影響。

沒有留言: